2011年12月2日星期五

20111202的後市分析


12月02日恆指先跌後升,恆生指數19,000點失而復得,收市報19,040點,升38點;國企指數收報10,350點,升68點。

大戶在尾市在幅抽升近二百點,雖然現貨在收市在19040,但期指抽升至19194。大幅高水154點。

但未平倉合約總數由90784下降至85326。淨減少5458張未平倉合約總數。 這樣是不是投資者意味短期數天,對後市快將見頂,先行平倉離場。


同時牛熊比例去到0.76 牛證比熊證多近一千期指,特別在17900及17600牛證街貨量接近90%以上。

這樣會否誘使專業投資者來大舉開淡倉來跌市,賺取最多利潤呢?值得大家的考慮。

歐央行將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貸款

外電引述消息人士透露,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及歐元區財長上月29日會議決定,歐央行將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貸款最多2,000億歐元,為意大利或西班牙的預防性借貸計劃進行擔保。



這個意味歐洲央行怕市場對意大利或西班牙債務出現恐慌性情況,才進行這個措施。

但同時表示歐洲央行亦對意大利或西班牙債務後市,不看好才進行這一項措施,來維護投資者的信心。 短期會利好市場,但後市各位自行小心。

北美就業數據分析

加拿大11月失業率為7.4%,高於市場預期的7.3%。 就業人口應由預期20.0K上,下降至負18.6k,再加上月負54k的增長。


可見加拿大的就業情況,亦由增長速度轉為放綬增長。

美國勞工部公布,11月份失業率跌至8.6%的兩年新低,遠低過經濟師預期及前一個月的9%,期內非農業新增職位為12萬個,略低過市場估計的12.5萬個,當中一半來自零售業和臨時職位。

但每週平均小时維持34.3小時,平均小时薪金 (月度) -0.1%。

意味美國的職位增加只是基於感恩節的消費帶動,以及十二月的聖誕節前夕的銷售需要才會大幅增加就業人數。

但仔細一看,每週就業平均小时維持34.3小時,平均小时薪金 (月度) -0.1% 。

這樣意味美國就業數據差,企業可以用一個更低的薪資來聘請人來工作。

變相市民的可支配收入下降,其內需前景不會有明顯增長。 會以持平來作主導。

總結北美就業數據是放綬,但不見明顯收縮。 短期會對美元有所支持。

日本第三季企業資本支出大幅下降&货币基数 大幅上升

日本財務省數據顯示,日本第三季企業資本支出按年減少9.8%,大幅高於市場預期的下降4.8%;而第二季數據為減少7.8%。

另外,第三季企業收入按年下降1.9%,跌幅較第二季的下降11.6%為低。至於第三季經營性盈利下滑8.5%,較第二季數據下降11.6%有改善。

數據反映日本企業的收入、盈利及資本支出連續第二個季度下滑,主要受到日圓升值及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影響,令企業對日本經濟復蘇持審慎態度。

同時日本貨幣供應大幅增加至19.5%,相比之前數月都持續上升,由8月的15%持續上升至本月的19.5%。

這樣進一步顯示歐債危機在8月開始發生後,大量資金的流入日圓,逼使日圓升值。
但日本政府加大貨幣供應下來應付熱錢流入,使供應大幅增加至19.5%。

但大量熱錢流入下,都使日本第三季企業資本支出按年減少9.8%,可見私人投資者對經濟前景存有不明朗的因素。

現在已經有大量熱錢流入日圓下,暫時不好存有日圓再有大幅升值。


除歐洲經濟大幅度下滑,以及歐債危機加大,否則未必再有數月前的熱錢來逼使日圓升值的可能性。

香港交易所(388)的隱憂

在中國人行及六大央行的行動後,歐債危機明顯得到紓緩,港股在昨天升勢凌厲,港交所(00388)回勇,曾高見133元。

恆生指數重上19,000點,收市報19,002點,升1,012點;國企指數重上10,000點,收報10,281點,升773點。主板全日成交增至971.45億元。


同時港交所(00388)第三季業績的稅後溢利較預期低6%,主要因其淨投資收入下降。

不過,交易所的核心收入較預期理想,存款收費較預計高,加上由於IPO撤回上市的初期沒徵費用,故上市費用維持高企,而IT費用降低及開支攤銷有助整體金額下調。


同時交易費用╱關稅佔其第三季的收入約41%,成為主要貢獻,表現雖然符合預期。但第四季平均成交量亦相比之前平均交成交量有所下降。

只是在月尾轉倉盤或消息利好下...才出現大幅成交量,加上十二月的臨近假期前夕,相信基金戶口同散戶都不會進一步持貨,因此成交量相信會進一步下降。

以及在歐債危機前景不明朗下,只會令大市更加波幅,前景不明朗。

恆指大升1000點之後會如何

在11月30日,在中國人行帶領下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後,其後兩小時全球六大央行聯手救市,削減美元互換掉期利率後,道指升490點,重上12000點關口,恆指相應大幅高開1000點...最終都穩守19002點來收市。成交應相應大幅上升至971.45億元。

在政策支持下,也不是例必之後大升同維持的。

以及在這兩個消息公布下,掩蓋了幾個對後市及經濟活動不利的消息。

當中包括:
1.中國11月份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降至49;為09年月3月以來首次跌穿50。
2.11月份匯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終值為47.7;初值為48。10月份終值為51。
3.台灣11月匯豐中國PMI為43.9;10月為43.7。
4.美國上周首次及持續申領失業救濟人數多過市場預期上升至3740k

雖然有利好消息,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指数為52.7。

但是中國為世界工廠,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降至49,意味歐債危險對中國經濟已經有所影響,其製造業應出現收縮。

因此銀行業、製造業,以及運輸及物流相關業務定必受到嚴重影響。